Search

自主

停課無了期,很多人都說這是訓練孩子自主學習的好時機。但何謂「自主」?
  • Share this:

自主

停課無了期,很多人都說這是訓練孩子自主學習的好時機。但何謂「自主」?

在大哥小時候,我已經思考「自主」是什麼。那時我為大哥曾到自然學校任教一段日子,學校高舉「自主」是培養孩子的重點之一。事實上,自校在這方面是非常成功,因為老師對孩子的高度尊重,經常給予學生思考空間,容他們尋問自己需要學習的目的和意義。他們甚少因為你未來需要什麼而勉強孩子學什麼,倒是陪孩子尋覓和探索。

那時的我被這種學習模式深深吸引著,儘管從事主流學校良久的我也被這種學與教折騰得很慘—當你「放任」孩子思索和追求,也意味著老師的角色有極大的顛覆。曾經有人對這種學與教下的師生關係比喻為探戈,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,也沒有孜孜不倦、聽話服從的學生,大家不過是同路人罷了。但這種師生關係不時有張力,老師自己也會經常陷入迷霧中—放任自主還是教師主導的好?更莫說要一套整全的課程,當老師構思好一切,孩子說:「我學來做什麼?」然後離開課室,作為老師又有什麼感受?當如何教下去?

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步伐,還是強求學生跟從課程、成人訂下的「學習目標」,這種兩難和掙扎,直到今日仍時常出現。

記得有一次在另一間學校上課,班上有兩姊妹習慣於國際學校的教育方式,所以有高度自主意識,遇上喜歡的學習形式,能非常投入又表現出色,有聰敏的思維,具邏輯批判力;但遇上不喜歡的學習形式(或是不能讓她有美好的表現),她們寧願裝不懂,不合作,然後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專注力和參與。

她們非常考驗我的「教學能力」(在主流學校的話,早被質疑我的課室管理能力),一方面想尊重她們的意願,但偏離了學習目標又為難。為了令所有孩子繼續參與課堂,我曾有一定程度的妥協。比如容許她們改題目、改創作方式,但因著學習目標,我還是有底線。所以兩姊妹磨了四節課後仍無創作出品,甚至有些「違規行為」,父母便難以接受,要好好教訓她們。

作為老師,我對她們的表現沒有負面情緒,只有遺憾,因為她們有能力創作,卻因為性格或其他因素而錯過。當然,錯過少許不足惜(孩子也不一定喜歡或認為需要學習),但那刻的我最憂心的是孩子日後會怎麼樣呢?尤其是她們將會重投主流學校的懷抱,教學方式跟以前大不同,孩子必有一番適應:她們有主見,在教師眼中的解讀又如何?我們最初希望孩子有自主能力,卻在教師主導的課堂裡令孩子變成異類。想到這裡,我又不其然用「未來憂慮論」—他們將來會怎麼樣?所以我應該先給他們什麼⋯⋯這種思維用於教育上,應該嗎?必要嗎?

說到這裡,又突然想起我的小星星、小蝸牛,他常常易被標籤「異類」、「特別」,很自我、不羈、獨特。遇上耐性好的老師,願意給他循循善誘和尊重,他可以閃閃發光;但遇上不理解他的老師,不標籤他也會放任他,任由他「不羈」。這是我的放任讓他自主過分,還是老師過於主導與他不合?

至今我還弄不清🤯連育兒上的鬆緊也未拿捏好,怎樣強求於學校教育?既然孩子身在主流,即老師主導。為了融入,總要教他入世,總要做到人家基本的要求。但停課良久,我的放任自由,可能令他復課後又要一些時日適應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蝸牛媽媽主張不功利、不急躁、不揠苗助長的慢教育,定時分享慢吞吞的育兒心得,也歡迎同路人交流互相砥礪!
View all posts